(一) 四季
县境内四季分明。春季开始在惊蛰后春分前,小满后进入夏季,秋分边进入秋 季,小雪后进入冬季。一年四季中,春、秋季短,各持续 2 个月左右,且春长于秋; 夏、冬季较长,各近 4 个月,夏季略长于冬季。采用常用的按阳历 3 个月 1 季的标准划分,分别为春季 (3~5 月)、夏季 (6~8 月)、秋季 (9~11 月)、冬季 (12~翌年2 月)。
春季气温回升快,年际变化大,冷暖空气活动频繁,进退不定,乍冷乍暖,时晴 时雨。日常生活中常有“暖春”与“寒春”之说。
夏季雨量集中,梅雨显著且降水强度大,3 个月总降水量约 600 毫米左右,占全年 总降水量 40%左右。梅雨期降水量约占夏季降水量的 55%。此时多暴雨或大暴雨,往 往易发生洪涝灾害。7 月中下旬进入盛夏晴热少雨的“三伏”季节,“三伏”是一年中 天气最热时期,伏天持续时间为30~40 天。
秋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活动势力逐渐加强,暖湿空气逐渐南撤。从地面到高空都受 大陆高压控制,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此时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深秋气温逐渐下 降,一阵秋雨一阵凉。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气温偏低,雨雪天气出现,偏北风占优势,并且有雾天气增 多。一月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处于小寒、大寒之 间。“六九”恰逢“立春”。立春节气也俗称“打春”,所以又有“春打六九头”民谚。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开始增多,进入春季。
(二) 日照
日照时数长短受云雾、阴雨等天气条件和地面遮蔽状况所制约。泾县 1988 至 2005 年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704 小时,其中 7 月最多,有 220.5 小时,2 月最少,只有 111.4 小时。日照时数年际波动很大,最少年份 2000 年为 1404.6 小时,春季阴雨天气多,日 照百分率低,以 3 月份为最低,只有 37%;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日照百分率高,以 7 月 或8 月份为最高,达61%。
1971—2000年各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表
单位:小时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日照时数 | 115.0 | 111.4 | 121.2 | 150.5 | 174.2 | 166.4 | 220.5 | 215.5 | 160.8 | 160.6 | 148.9 | 147.5 | 1892.5 |
日照% | 44 | 41 | 37 | 40 | 42 | 46 | 61 | 61 | 46 | 52 | 50 | 51 | 48 |
注:按国际气象组织和国家的规定,气候部分的资料只能是在限定的时间段连续统计数据,现阶 段使用的数据时间段为 1971 年到 2000 年。下同。
(三) 气温
1988 至 2005 年,全县年平均气温 16℃,与 1988 年以前全县年平均气温相比升高 0.3℃ 。年较差 24.4℃ ,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 3.4℃ ;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27.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1988 年 7 月 18 日为 41.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1991 年 12 月19 日为-15.4℃
1971—2000年各月平均气温表
单位:℃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 | 3.1 | 4.9 | 9.2 | 15.8 | 20.7 | 24.3 | 27.7 | 27.2 | 22.4 | 16.9 | 10.7 | 5.1 | 15.7 |
1971—2000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出现时期表
单位:℃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极端最高 | 气温 | 24.1 | 28.0 | 31.7 | 34.4 | 36.7 | 38.4 | 41.2 | 40.3 | 39.4 | 34.6 | 30.3 | 24.9 | 41.2 | |
出现日期 | 22 | 12 | 27 | 28 | 20 | 20 | 18 | 1 | 7 | 2 | 15 | 5 | 18/7 | ||
出现年份 | 1972 | 1998 | 1973 | 1998 | 1997 | 1981 | 1988 | 1971 | 1995 | 1992 | 1998 | 1986 | 1988 | ||
极端最低 | 气温 | -14.5 | -13.0 | -4.6 | -0.9 | 6.7 | 11.3 | 16.7 | 16.0 | 8.6 | 0.9 | -5.6 | -15.4 | -15.4 | |
出现日期 | 31 | 25 | 2 | 1 | 2 | 2 | 4 | 30 | 27 | 30 | 30 | 29 | 29/12 | ||
出现年份 | 1977 | 1974 | 1986 | 1972 | 1991 | 1981 | 1976 | 1993 | 1987 | 1986 | 1971 | 1991 | 1991 |
(四) 地温
县境内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为 17.7℃,比平均气温高 1.7 度。土壤温度浅土层 5、 10 厘米的两个深度,历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7.2℃、17.2℃,比平均气温高1.2℃。
1971—2000年各月地面温度表
单位:℃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极端最高 | 温度 | 29.5 | 36.7 | 45.0 | 52.3 | 62.6 | 62.4 | 67.8 | 66.9 | 64.4 | 56.8 | 45.5 | 32.9 | 67.8 |
出现日期 | 22 | 10 | 29 | 29 | 3 | 5 | 20 | 4 | 1 | 2 | 3 | 15 | 20/7 | |
出现年份 | 1972 | 1976 | 2000 | 1997 | 1988 | 1997 | 1990 | 1979 | 1978 | 1995 | 1979 | 1977 | 1990 | |
极端最低 | 温度 | -15.1 | -13.2 | -4.6 | -1.4 | -6.6 | 10.3 | 16.6 | 15.9 | 8.1 | 0.9 | -5.1 | -17.6 | -17.6 |
出现日期 | 5 | 25 | 2 | 2 | 10 | 2 | 2 | 23 | 27 | 30 | 27 | 28 | 28/12 | |
出现年份 | 1977 | 1974 | 1986 | 1974 | 1992 | 1981 | 1989 | 1986 | 1987 | 1978 | 1988 | 1991 | 1991 |
(五) 降水
1988 至 2005 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 1520 毫米。降水分布不均,月、季不均,年际 不均。其中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 1999 年,为 2289.1 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 1988 年,为1001.1 毫米,极值比2∶1。
1971—2000年各月降水量表
单位:毫米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降水量 | 63.7 | 77.8 | 147.0 | 148.3 | 168.3 | 266.4 | 184.1 | 167.1 | 119.0 | 92.2 | 69.1 | 41.6 | 1544.6 |
最大日降水量 | 49.2 | 60.9 | 79.7 | 113.6 | 98.9 | 161.1 | 239.0 | 106.8 | 74.4 | 70.2 | 72.9 | 38.8 | 239.0 |
出现日期 | 18 | 25 | 18 | 27 | 15 | 28 | 5 | 21 | 16 | 5 | 6 | 31 | 5 |
年 份 | 1984 | 1973 | 1999 | 1977 | 1975 | 1981 | 1983 | 1988 | 1989 | 1995 | 1993 | 1990 | 1983/07 |
≥50 毫米日数 | 2 | 9 | 10 | 23 | 44 | 24 | 19 | 13 | 9 | 3 | 14 | ||
出现年份 | 1972 1973 | 9 年 | 9 年 | 15 年 | 21 年 | 15 年 | 13 年 | 9 年 | 5 年 | 3 年 | 1983 |
每年 6、7 月间,泾县处在大范围冷暖空气交汇地带,产生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 值江南梅子黄熟期,自古以来称它为“黄梅雨”或“梅雨”。这种天气,阴晦潮湿,百 物易发霉,故又称为“霉雨”。其特点是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大到暴雨不断地出 现,连续最长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易出现洪涝灾害。“梅雨”的划分,以太平洋上副热 带高压脊线位置和暴雨的出现次数以及连阴雨日大于 3 天以上为“梅雨”期的开始日。 每年的梅雨早迟,持续时间的长短,雨量大小和集中程度不同,对工农业生产,交通 运输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较大。同时,梅雨量的多寡又左右着夏、秋旱涝趋势。根据 有关资料的统计,给梅雨划分为5 个级别。梅雨期一过,酷暑的夏季将至。
五级梅雨划分表
单位:毫米
类型\项目 | 丰梅 | 多梅 | 正常梅 | 少梅 | 空梅 |
梅雨量 | >550 | 350~550 | 200~350 | 140~230 | <140 |
暴雨或大暴雨 | ≥4 | 2~4 | 0~2 | 0~1 | 0 |
雨情、水情、 灾情 | 雨水特多,雨量 强度大,水位陡长,江河圩堤溃破,灾情严重,防汛特别紧张。 | 雨量较多降水 强度也大,若连续 2-3 场暴雨,圩堤溃破灾情较严重, 防汛也紧张。 | 降水多过程 性,雨势、水势和缓,水位不高,若后期雨水调匀,对农业生产有利。 | 雨水不多, 库塘底水不足,盛夏容易发生旱情。 | 雨水特少,梅历不明显或空梅。底水严重不组,若后期雨水少,旱情严重。 |
(六) 霜期
1988 至 2005 年,全县初霜期大部分出现在 11 月上旬至 11 月中旬,比 1988 年以前 推迟 3~5 天,终霜期出现在 3 月 8 日至 3 月 26 日,比 1988 年以前提前 2~4 天。但年际 变化较大。霜冻期平均为 132 天,无霜期平均为 236 天。由于气候变暖,无霜期比 1988 年以前普遍增加5~8 天。
(七) 降雪和积雪
平均降雪初日在 12 月中旬,在“大雪”节气中瑞雪纷飞;平均终雪在 2 月底、3 月 初“惊蛰”节气边,初雪终雪间日数为 90 天左右。降雪的初终日年际变化很大,降雪 最早的年份“立冬”后见雪,终雪最迟可延至“清明”后。全县积雪日数和积雪厚度 的年际变化很大。平均积雪日数在6~8 天左右,1999 年降雪日数仅有1 天。
1971—2000年降雪和积雪日数及初、终日和最大深度表
单位:厘米
月份\项目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全年 |
降雪日 | 0 | 0 | 0 | 0 | 0.1 | 1.2 | 4.6 | 2.8 | 0.5 | 0 | 0 | 0 | 9.2 |
初日:12 月 19 日 终日:3 月 15 日 初终间日数:87 天 | |||||||||||||
积雪日 | 0 | 0 | 0 | 0 | 0.1 | 0.7 | 4.4 | 2.5 | 0.4 | 0 | 0 | 0 | 8.1 |
初日:1 月 15 日 终日:2 月14 日 初终间日数:28 天 | |||||||||||||
最大积雪深度 | 0 | 0 | 0 | 0 | 6 | 15 | 29 | 19 | 5 | 0 | 0 | 0 | 29 |
(八) 湿度
全县最大水汽压出现在 7、8 两个月,最小水汽压出现在冬季 1 月份。相对湿度夏 季较大,冬季较小,秋季略大于春季。按月论,9 月相对湿度大,12 月和2 月较小。
1971—2000年各月平均水汽压表
单位:百帕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 | 6.2 | 6.9 | 9.4 | 14.1 | 19.2 | 25.1 | 30.0 | 29.3 | 22.7 | 15.7 | 10.4 | 6.9 | 16.3 |
1971—2000年各月平均湿度表
单位:%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湿度 | 80 | 79 | 80 | 79 | 80 | 84 | 82 | 83 | 84 | 82 | 81 | 78 | 81 |
(九) 风向
县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特定的地形条件,使得全年盛行东北到北风。夏 季 7 月份以西南风的频率较高,总的风向频率达 12.25%。但只维持 1~2 个月。风速较 其他地区如平原地区较小,静风 (即无风) 频率20%~30%。
1971—2000年各月各风向频率表
单位:m/s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最多 风向 | NNEC | CNNE | CNNE | NNEC | SWC | SWC | CSW | SWC | NNEC | NNEC | SWC | NNEC | NNEC |
频率 | 17.18 | 17.22 | 16.22 | 17.17 | 15.18 | 15.21 | 18.19 | 13.20 | 18.21 | 15.21 | 14.20 | 13.20 | 18.21 |
(十) 风速
平均风速为 1.9 米/秒,风速的大小受当地的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江、 湖水面和平原风速偏大,山区、丘陵地带风速较小。随着季节变化风速变化较为明 显,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风速偏大;冬季处于冷高压控制,气压梯度大,风速次 之;夏秋季风速都较小。雷雨大风特殊,属另类灾害性天气。
1971—2000年各月平均风速表
单位:m/s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风速 | 1.9 | 2.1 | 2.2 | 2.1 | 1.9 | 1.8 | 1.9 | 1.9 | 1.8 | 1.8 | 1.8 | 1.9 | 1.9 |
1971—2000年各月大风日和最大风速表
单位:天、米/秒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大风日数 | 0.1 | 0.2 | 0.3 | 0.5 | 0.5 | 0.3 | 1.0 | 1.0 | 0.2 | 0.1 | 0.1 | 0.1 | 4.4 |
最大风速 | 10.3 | 14.0 | 10.7 | 13.3 | 12.0 | 12.7 | 12.7 | 15.0 | 11.7 | 8.0 | 9.7 | 9.0 | 15.0 |
(十一) 蒸发
县境内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大,冬季小。春季风速大于秋季,故春 季蒸发量大于秋季。按月论,以7 月或8 月为最大,1 月份为最小。
1971—2000年各月蒸发量表
单位:毫米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 | 40.4 | 51.8 | 77.0 | 115.6 | 145.7 | 147.2 | 194.9 | 186.1 | 125.7 | 100.6 | 68.2 | 52.1 | 1305.3 |
(十二) 气压
全县冬季气温、水汽压为最低月,而气压反为最高月;夏季气温和水汽压为最高 月,而气压为最低月。
1971—2000年各月平均气压表
单位:百帕
月份\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平均 | 1022.7 | 1020.3 | 1016.3 | 1010.7 | 1006.5 | 1002.0 | 1000.3 | 1001.9 | 1009.0 | 1015.7 | 1020.3 | 1023.1 | 1012.4 |
1988—2005年泾县气象要素一览表
年份 | 气温(℃) | 地温℃ | 降水(毫米) | 雪 | 日照(小时) | 蒸发(毫米) | 风 | |||||||
平均 | 最高 | 月日 | 最低 | 日期 | 雪日(天) | 最大雪深(厘米) | 最多风向 | 最大风速(米/秒) | 对应风向 | |||||
1988 | 15.4 | 41.2 | 07-18 | -7.3 | 12-17 | 17.6 | 1328.2 | 11 | 10 | 1942.0 | 1439.1 | NNE | 15.0 | NNW |
1989 | 15.5 | 37.4 | 07-19 | -5.4 | 01-15 | 17.1 | 2061.9 | 4 | 5 | 1613.6 | 1217.5 | NNE | 11.7 | NNW |
1990 | 16.2 | 39.4 | 07-24 | -10.8 | 02-01 | 18.2 | 1600.9 | 11 | 6 | 1862.3 | 1358.0 | NNE | 12.0 | WNW |
1991 | 15.4 | 39.1 | 07-23 | -15.4 | 12-29 | 17.3 | 1757.2 | 12 | 15 | 1681.3 | 1261.2 | NNE | 11.7 | N |
1992 | 15.5 | 39.4 | 07-31 | -6.0 | 01-15 | 17.3 | 1139.2 | 6 | 3 | 1816.2 | 1372.3 | NNE | 13.0 | WSW |
1993 | 15.3 | 35.8 | 07-14 | -8.2 | 01-28 | 16.9 | 1750.5 | 8 | 9 | 1628.4 | 1179.0 | NNE | 11.3 | SW |
1994 | 16.6 | 39.7 | 08-03 | -4.6 | 01-01 | 19.0 | 1125.3 | 3 | 3 | 1800.3 | 1374.3 | NNE | 12.0 | SW |
1995 | 15.7 | 39.4 | 09-07 | -6.1 | 02-05 | 17.6 | 1528.2 | 5 | 6 | 1842.5 | 1322.7 | SW | 14.0 | NNW |
1996 | 15.6 | 37.6 | 08-07 | -7.2 | 02-18 | 17.3 | 1746.3 | 12 | 6 | 1515.3 | 1234.3 | NNE | 11.7 | SW |
1997 | 16.1 | 36.9 | 06-05 | -6.5 | 01-08 | 18.3 | 1111.9 | 4 | 2 | 1762.9 | 1259.5 | SW | 12.7 | ESE |
1998 | 16.8 | 38.3 | 07-1208-22 | -7.9 | 01-19 | 18.8 | 1417.1 | 7 | 10 | 1715.4 | 1314.2 | SW | 10.3 | SSW |
1999 | 15.9 | 36.8 | 09-08 | -8.3 | 12-21 | 17.6 | 2289.1 | 1 | 2 | 1666.4 | 1134.8 | NE | 8.0 | ESE |
2000 | 16.4 | 39.5 | 07-14 | -7.9 | 01-27 | 18.3 | 1546.1 | 7 | 9 | 1404.6 | 1315.6 | NE | 10.7 | 3 |
2001 | 16.3 | 38.7 | 07-11 | -6.2 | 12-26 | 18.3 | 1251.1 | 3 | 5 | 1578.1 | 1296.1 | NE | 10.7 | S |
2002 | 16.5 | 38.1 | 07-14 | -4.9 | 12-27 | 18.6 | 1600.7 | 3 | 0 | 1541.3 | 1215.1 | SSW | 11.0 | N |
2003 | 16.2 | 40.0 | 08-01 | -7.9 | 01-05 | 18.3 | 1379.5 | 4 | 6 | 1678.7 | 1349.8 | NE | 15.0 | SSE |
2004 | 16.5 | 39.1 | 08-09 | -8.4 | 01-25 | 18.6 | 1354.1 | 9 | 4 | 1881.2 | 1517.0 | S | 9.7 | NE |
2005 | 16.5 | 38.5 | 08-11 | -8.5 | 01-01 | 18.4 | 1375.7 | 10 | 16 | 1754.5 | 1472.1 | SW | 9.4 | SW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