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泾县 > 印象泾县 > 历史文化

数说文物 | 踏歌岸阁:纪念李白与汪伦的友情

发布时间:2024-05-06 17:41 来源:文旅局 浏览:
字体大小:【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家喻户晓的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千余年来,无数人为之倾倒,或因其诗才、或因其酒力、或因其谪仙之姿。李白有许多好友,大都为同时期赫赫有名人物,杜甫、高适、孟浩然……而这其中,有一个人,声名不显,却因为李白的一首小诗,跨越历史,为今人所熟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汪伦其人,正史鲜见其事,出生经历也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唯有与李白一段经历,《赠汪伦》传唱千年,家喻户晓,一度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李白与汪伦的事迹,唐代并无多少文字流传。直到清代,随园主人袁枚在其《诗话》中演绎了李汪二人相会的生动场景。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

可以想象,为了和偶像李白相会,汪伦是多么迫切,以至于冒不韪而“诡”骗。今天我们再看,桃花潭、万家酒店,颇有谐音梗的幽默,想必李白也感受到了泾川风华、桃潭物美、汪伦之情,当然,还少不了美酒在怀,才有了“大笑,款留数日”的结局。



离别之际,总有不舍与留情。但与白居易笔下的枫叶荻花、茫茫江水不同,李白走时,汪伦与众人踏岸放歌,眼前潭水悠悠,身后歌声袅袅,情景交汇,意象相融。《诗经·卫风·木瓜》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李白为汪伦歌声所感,遂报之以诗,《赠汪伦》就这样在送别中出世了。后人为了纪念这对佳友的相会,在桃花潭边、汪伦歌处修建了一处台阁,命名为踏歌岸阁,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位于泾县城西40公里的桃花潭镇水东街,桃花潭东岸,其下为东园古渡口。明代,当地人在岸上建“踏歌岸阁”,清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民国初复修。

踏歌岸阁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奇石“象鼻子”伸进潭中,望去诚如大象吸水,潭岸即是仙墩,上筑有“怀仙阁”,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画;入阁,级级踏步在顶端露出了前面转弯的街道,街道弯曲的卵石路面,望之引人登高,待拾级完稍前几步,笔直平坦。繁华的南阳镇映入眼帘,一敞一闭、一清秀一繁华、一天然一人工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在踏歌岸阁的一正一反两面,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踏歌岸阁建筑面积121.2平方米,此阁上下分两层,东西向,底层为通道,入阁门即古南阳镇正街,出阁即至渡口。靠渡口洞口上部为半圆形,临街一面为敞开式门洞,上层有阁楼,靠西侧有窗台式栏杆,可凭栏俯瞰桃花潭景色,眺望对岸的万村老街、汪伦墓、太白楼等景点。檐下悬“踏歌岸阁”四字横匾,东侧楼上设木屏风,刻“踏歌送行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以维修。

踏歌岸阁是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而建,李白的千古诗句与真实事件及明确地点三者相映证的纪念建筑,完整保存至今,十分难得。对研究中国古代诗词艺术及泾县地方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