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教育体育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教体局> 公共企事业单位> 泾县实验小学> 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0070/202403-00148 组配分类: 劳动教育
发布机构: 泾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泾县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3-28 18:38
泾县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28 18:38 来源:泾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中共宣城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皖发(2021)1号)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立一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围。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主要措施

1. 课程管理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和劳动实践时间。依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选用和征订好劳动教育教材,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育人目标、实践内容、实施建议及评价方式,并结合本县实际适当编写乡土补充教材,开展课题硏究,逐步构建劳动教育校本体系。开发开设家政、烹任、手工、农林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课程。同时在德育、语文、道法、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操作、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的培养。

2.实践管理

(1)校内劳动教育实践

各班设计劳动项目,制定劳动公约、劳动常规及学期劳动任务清单,每周课外活动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学校创设校园卫生打扫、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图书整理、场馆维护、班级环境美化等“责任区”、“责任岗”,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清洁区。成立“少年农学院”,因地制宣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或花草苗木,由班级和学生认领、耕作、养护。成立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

(2)家庭劳动教育实践

各班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班级学生“家政作业单”,布置洗碗、洗衣、扫地、做饭、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1-2年级每周家庭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2小时,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生活技能比赛,结果作为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3)校外劳动教育实践

学校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每学期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将研学旅行纳入德育计划,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促进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3.评价机制

学校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红领巾争章”,评价内容包括在学校、家庭、社会实践中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时间、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成果、价值体验认知等方面,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每学年评选一批“劳动小能手”。

4.后勤保障

(1)师资保障。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并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考核等。

(2)经费保障。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3)安全保障。各班组织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向学校报备,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备,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自行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委托企业承担学生安全责任。

5.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家访、座谈会等途径,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和举措,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劳动习惯;通过多渠道表彰宣传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联合家委会、社区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孝亲、敬老、爱幼,崇尚家务劳动,弘扬优良家风。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