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教育体育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教体局> 基层政务公开> 义务教育领域> 教育概况>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0070/202401-00048 组配分类: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发布机构: 泾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泾县教育发展概况(2023年)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19 16:43
泾县教育发展概况(2023年)
发布时间:2024-01-19 16:43 来源:泾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

1.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加入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确定泾县稼祥中学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实验小学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指导泾县中学承办2023年宣城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观摩活动,各县市40多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观摩活动,有效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开展泾县第二届小学校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示评选活动,在宣城市第二届小学校长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泾县茂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代表泾县参加活动,展示泾县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积极组织参与宣城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申报评选工作,目前已有王稼祥故居等5家单位申报。

2.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扎实推进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改革,开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争创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市、县“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足球赛、篮球赛、小学生田径(趣味)运动会、“书法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劳动教育宣传周等活动。2023年,泾县教体局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二、坚持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成公办幼儿园1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94%以上。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组织开展县一类幼儿园评估工作,3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县一类幼儿园。扎实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举办第十届幼儿体操比赛。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健全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落实随迁子女“两为主,三个一样”就学政策,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统筹安排其就近、免试接受公办义务教育。2023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接受随迁子女学生666人,占比97.8%。泾县稼祥中学、泾县二中留守儿童服务中心2023年秋季学期继续招生,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3.普通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全县普通高中内涵建设,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由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帮扶泾县中学,引进优秀管理团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4.职业与成人教育创新发展。宣城市工业学校获批成立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学院,2023年秋季开始招生;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开展联合培养试点工作,设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宣城市工业学校专业学院和中专分校,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共有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4个专业“1+X”考核站点获得省厅审核通过。在2022-2023年度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宣城市工业学校荣获“团体总分奖”。开展为期一周的全民终身学习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活动,2人获得宣城市百姓学习之星,“传承非遗宣纸文化,弘扬当代工匠精神”获得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开展各类教育培训达6000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残疾人创业培训等达5000余人次。

5.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与中科大开展校地合作,在泾县建立中科大体育教育训练基地,对接广大高等院校,加强交流互动,辐射引领县域人才培养,推动校地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合作共赢。积极开展体育品牌赛事活动,举办2023年中国·桃花潭第十届龙舟赛、泾县第十五个“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2023年“美丽乡村”乡镇(社区)篮球赛等传统品牌赛事;组团参加宣城市第三届运动会,共获得金牌89.5枚、银牌58枚、铜牌69枚。积极筹办2023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乡村定向赛,成功争取到获得2026年亚洲定向锦标赛申办国承办权,有效推动泾县体育教育和文化旅游的普及提质。

6.“暖民心”行动持续推进。安心托幼行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新增托位113个,幼儿园延时服务已经实现有需求幼儿全覆盖。快乐健身行动完成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46处,完成学校体育场地“一场两门”安全改造1个,建设百姓健身房2个,开展群众体育培训,参训0.5万人次。老有所学行动建成各类老年学校140所,实现县、乡镇、(社区)老年学校全覆盖,2023年新增学习人数0.51万人,泾县老年大学获评“安徽省示范老年大学”。

三、深化综合改革,注入教体事业发展新动力

1.加大教育人才招引力度。首次制定《泾县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用足奖励激励举措,以最大诚意、最高待遇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2023年,普通高中引进教育人才13人,初中引进优秀教师3人,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56人。其中本科学历占比77.78%,研究生学历占比15.28%,师资力量显著提升。

2.规范教师流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制定《泾县教体系统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教师校际、县内、县际流动管理,稳定教师队伍。2023年调出教师同比减少43%,教师队伍有效稳定。

3.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落实“五项管理”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督查,减轻学生和家长校外培训负担。规范课后服务管理,遴选3个校外机构和34名非遗传承人参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打造“基础+兴趣+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全县35所中小学1567名教师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18060人。

4.成立宣城市泾川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所募资金用于支持泾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奖励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支持与教育事业有关的慈善事项,实现教育保障多元化。目前收到意向捐款总额已突破1千万元。

5.深化教研体制改革。以体育学科为试点成立学科专业指导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系列教研工作,加强对全县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引领、指导和管理。多措并举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评选活动,2023年以来,2所学校、11人次获省级奖,15所学校、530人次获市级奖,5个市级课题立项。城关二小王丹丹老师在全国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中展示;泾县中学潘家媛老师在全省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展示活动中展示。落实城区初中学校驻点和联系制度,对全县初中学校毕业班工作进行了3轮常态化视导。2023年中考,泾县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75分,较2022年提高13分,在全市七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三。

6.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为龙头,将全县31所义务教育学校组建为8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1+N”发展共同体。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建立县、教共体、学校三级研训体系,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教共体内举办学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城区中小学组织“教学开放日(周)”活动,实现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开展农村寄宿制集团化办学试点。针对人口下降、生源减少趋势,进一步优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根据“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全县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整体撤并2所农村中学,将8个5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改成教学点。确定云岭中学作为全县农村寄宿制集团化办学试点校,集中财力对校园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加强师资配备,方便农村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就近入学,提高乡村教育服务质量。

四、强化基础保障,助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建设教育重点项目。编制完成《泾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公共体育设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方案》。县开发区幼儿园建成、交付使用,城西幼儿园项目主体已完工,城关三小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南幼儿园项目已完成规划及建筑方案审批工作。

2.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应用。各项目校均已实现100%应用达省级标准。2023年春季学期全县中小学教师使用智慧课堂授课达15896次,单校平均每周开课达30次,超安徽省基础教育平台达标值5倍。人工智能幼教平台系统覆盖我县5所幼儿园,本学期累计授课606次。通过集中研训、外出考察学习、驻校培训、校本培训和帮扶培训等形式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累计培训约6090人次。成立“泾县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坊”,深化智慧课堂教学研究。举办泾县第五届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和首届AI智慧幼教优质课例评选活动,为智慧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和推广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23年共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284人次,资助总金额1230万元;统筹中央彩票公益金3.8万元,筹集社会爱心企业、个人捐赠资金24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入学大学生128人;发放助学贷款675.61万余元,受益学生574人,连续三年贷款人数、贷款金额均呈增长态势,无一例逾期,贷款回收率100%,位列全省第一。

4.全力筑牢学校安全防线。一是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抓牢校园食品安全,全县学校食堂全部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落实学校主要负责人陪餐制,聘请100余名学生家长义务监督员参与监督管理。抓实校车安全管理,2023年,全县实行校车使用许可审批制度,共有60辆校车办理校车标牌,1533名学生乘坐校车。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联合县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区学校周边环境开展集中整治行动3次。成立泾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各校均配备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校行”活动36次。对全县19862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信息台账,对有需要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二是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监管,学校每学期开展未成年人预防沉迷网络专题教育,对学生间QQ群摸排上报。按照《泾县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实行强制报告月报制,对应该报告而不报告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指导学校开展校园防欺凌教育和摸排工作,对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强化预防性侵害和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工作的通知》,从源头防止未成年人受侵害。三是拧紧防溺水工作“安全阀”。落实县领导包保责任制,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县11个乡镇的防溺水工作实行分片包保。强化部门间协作,建立泾县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实行学生包保责任制,全县各校1818名教师对26343名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工作实行包保责任制,属地政府落实785名镇村干部实行包保。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各学校发放《关于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约3.2万封、收回家长签名回执3.19万份,召开家长会95场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名学生大家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