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29003257995Y/202301-00022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泾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20 08:43
泾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20 08:43 来源: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双重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2022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建筑业产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0%。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稳健
    农业效益稳步上升。落实“双藏”战略,开展“两强一增”行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完成粮食生产面积30.45万亩,粮食总产12.0万吨,连续六年粮食产量保持11.9万吨以上。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增长7个,总数达71个。“泾县兰香”茶广告形象首次登陆央视和合肥地铁站,“鉴涌溪火青,赏儒商文化”路线成功入选第二届安徽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遴选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家,遴选农技指导员170名,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成功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新增2家数字农业工厂和1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工业转型提质稳步向前。聚焦工业强县目标,坚持稳经济政策靠前发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22年,我县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共7家企业14个产品获省级新产品认定,1家企业获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3家企业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荐江南泵阀、正飞电机等企业为宣城绿色工厂培育创建企业,推荐华生机电、龙泉泵阀2户企业进入2022年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推荐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安徽省水效领跑者。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企业亩均营收、亩均税收分别增长55%、13.8%。工业项目加快实施,华宇新材料一期、海普克电气、泰拉尔泵业部分厂房建成投产,恒隆重工机械、兴东电磁线等重点项目按时序进度加快建设。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开展“皖美消费——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泾县促消费活动,消费券抵扣消费18277人次,39户企业当月零售额共3874万元,同比增长34.34%,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注入动力。加快推进桃花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皖南云岭旅游5A景区创建工作。桃花潭镇、榔桥镇获得省特色旅游名镇奖补资金60万元。桃花潭镇龙潭村获评安徽省特色美食村,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2万元。泾县成功入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皖南川藏线”入选安徽省首批旅游风景道。中国宣纸小镇二期项目入围安徽省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十佳谋划项目”候选名单。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入选省级非遗工坊,玛瑙禅笔和手绘工艺油布伞2件非遗作品入围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2022年统筹全县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688.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69个,预计完成投资43.59亿元;市重点项目95个,预计完成投资62亿元。宣泾高速一期工程、宣城至东至高速公路泾县至青阳界段、宏仁仓储物流、马头野生动物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牛岭水库工程、长三角一体化产业转移泾县合作区、火山湖智能控制设备制造研发中心、中执铝单板、青弋江赤滩-马头段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推进。华生机电微型电机、申华重质碳酸钙、旭日波纹管等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桃花潭文创小镇-桃花潭特色小镇、高山云之端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亿元以上文旅康养类项目正加速建设。徽水河畔假日酒店、皖南川藏线大峡谷景区、秋渡民宿等18个新业态、高品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泾县抽水蓄能电站、泾县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双招双引冲锋有力。创新开展“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活动。开展“云”招商活动10次,其中“云签约”活动2次,恒隆高端泵阀铸件等5个重大项目线上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达30亿元。2022年,县领导、各县直单位共开展外出招商241次,对接有效项目线索356个,新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20亿元的柏家生物医疗国际基地项目成功签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政聘企培”为7家重点企业引进青年科技人才15名。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加大涉企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优化企业人才发展“软环境”。组织拍摄《精雕细琢制伞人-郑国民》荣获2022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二等奖。
    营商环境提升有力。出台《泾县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泾天办”服务品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落细我县营商环境68条政策。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难活动,建立重点企业两级包保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结企业诉求1589个,化解遗难问题40个。2022年惠企资金3.7亿元,出台《泾县助企纾困促发展若干政策》,兑现助企纾困资金6971万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信易贷”平台工作。今年以来,共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11406条。
    (三)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宜居水平日益提高
    城镇建设有速度。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数字泾县有序推进。完成S206美丽公路街头游园建设,新增美丽公路游园4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稼祥北路、红星雅园西区、谢园新村、财富家园等小区已完成改造。实施画家村排水口污水治理工程、贺村西路雨污分流及路面“白改黑”工程。开展便民停车行动,完成财富市场广场、泾县二桥头老322省道等14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约190个。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泾县水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
    乡村振兴有力度。坚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项目实施,安排衔接资金项目68个,资金9779万元。安排“四大片区”项目23个,资金3995.5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68万元,带动群众务工240余人,增加农户收入340余万元。谋划建立2023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库,谋划项目477个,涉及资金4.75亿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拆除“四类房”20.3万平方米,完成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7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3个。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开展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培育中国淘宝村6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生态建设有高度。泾县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6.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2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开展执法巡查219次。夯实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职责,完成青弋江桃花潭镇新民村段、云岭镇落星潭、丁家桥镇金水大桥上游三处安装视频水源地保护任务。创新林业保险机制,完成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创成市级林业产业特色示范基地1家、森林观光示范点2家。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皖南森林生态科普研学基地研学中心主体完工,宣城马头野生动物园项目逐步推进。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完成人工造林1800亩、森林抚育55000亩。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惠民利民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各类保险共计筹资8.95亿元,发放社保待遇9.49亿元,支付医保基金3.5亿元。落实稳岗就业政策,举办“2+N”招聘会266场,提供就业岗位37329个。以泾川镇城区12个社区及丁家桥镇丁桥村为试点,开展“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工作。“三公里”平台注册企业347家,提供岗位553个,登记求职者1440人。保障住房安全,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600户,发放金额125万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6.8亿元。全面抓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按照告知承诺制办理许可事项470户,审批改备案221户,优化审批服务68户。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扎实推动10项暖民心行动。聚焦“一老一小”,建成老年助餐点36个,完成3339名适龄儿童窝沟封闭、5012名适龄儿童局部涂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单独设置口腔科及服务人口超2万人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比例达100%。泾县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2021年度人均期望寿命上升到80.59岁。启动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国家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省级妇幼保健机构机制创建试点县工作。县中医院基本创成三级中医院。持续推进泾县医院医疗应急中心、泾县中医院医疗服务提升及病房楼、医技楼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验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幼儿园、泾县中学风雨操场主体完工,“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宣城市工业学校获评省级优秀中职学校,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泾县分院挂牌。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七届全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大赛。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优化基层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推动群众诉求服务落地见效。我县率先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乡镇帮(代)办服务、乡镇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试点、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建立涉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建立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季度备案制度5个事项助力法治泾县创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宗教、外事、人防、退役军人、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保护、禁毒等事项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稳定发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薄弱环节仍不少,部分领域供需矛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拉低了经济增长预期,国内散发性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较为深远,全县文化旅游市场、消费市场、交通运输市场稍显疲软。二是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小,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重大项目明显缺乏,“顶梁柱”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形成实物工程量不大。四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仍有一定差距,民生短板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科学把握“学习安吉比歙县、两业并进创特色”工作方向,以“增速超平均、人均向前赶、质效走在前”为目标,以“三比三创三争”活动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综合考虑内外发展环境,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增速。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主要统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兴旺为亮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做强新型工业。加速推进“小升规”“限下升限上”等工作,力争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户、限上商贸企业20户、战新企业8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省工业精品、安徽省老字号企业,择优选择1-2家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增强转型升级动力。发挥电机泵阀基础优势,积极招大引强,引导电机企业与中国500强大企业合作,重点发展伺服电机、永磁电机及机电控制系统一体化,健全产业链。加快推进火山湖、皖南电气等项目建设,确保香港骏益、凯特泵业、恒隆重工、优氟蓝科等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加速推进柏家生物医疗国际基地、精永联年生产加工三万吨电机配件产业化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一区两园两基地”平台建设,为县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平台支撑。
    做优特色农业。坚持乡村振兴“11442”发展路径,继续开展“两强一增”行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粮食作物和蔬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培育“三品一标”产品5个,扩大“泾县兰香”“泾农优品”品牌影响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确保平均收入达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不少于50%。深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特色产业示范园、示范点建设,依托我县田园古镇、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特色村镇,推介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旅游+”“文化+”“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
    做活现代服务业。持续贯彻落实省、市促消费政策,引导商贸企业开展多形式、大范围、长时间的促进消费活动,重点支持商超、餐饮、住宿、文旅等消费,尽快推动消费回补、潜力释放。积极培育电商企业,推动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运营验收。整合利用好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力争桃花潭度假区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皖南云岭旅游区5A创建通过国家文旅部景观价值评定。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力争创成2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品牌。
    (二)坚持项目带动为重点,强化高质量支撑
    项目建设强实力。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入方向,按照“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023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69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7.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类项目208个,政府性投资项目72个。储备项目192个,总投资 1100亿元。加强项目协调调度,重点推进泾青高速、榔茂路三期、S217泾黄茂林公路、泾县青弋江生态修复工程、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制造产业基地、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水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现代农业“双碳”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专项债一期等项目建设。
    双招双引激活力。紧扣电机泵阀、碳酸钙新材料、文旅康养等三大主导产业链集聚发展,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谋划一批好项目,引进一批大项目。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力争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0亿元。推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以招商引资项目为依托,采取项目、人才“打包引进”的方式,为企业引入高端人才。深化“政聘企用”机制,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以上。
    要素保障增动力。重点围绕实施G205与S206北侧片区、高铁新城片区、城西片区、S206水西片区、体育路西侧片区,桃花潭东路与汀溪路交叉口东北侧片区、泾川大道东侧片区、泾川大道与五里岗路交叉口东北侧片区、红星路片区、南门老街片区、狮子山公园周边片区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保障城区商业、旅游、娱乐等综合开发,保障一区两园两基地工业项目用地。同时围绕云岭镇、榔桥镇、桃花潭镇、黄村镇、蔡村镇、茂林镇、琴溪镇、丁家桥镇片区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保障片区综合开发及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三)坚持城乡统筹为基础,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完成新四军铁军精神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青弋江二桥改扩建项目收尾工作。推进沿线景观泾县G205国道(白华至榔桥高速入口)段环境整治、泾县G205国道(晏公街道)人行道改造及环境整治及提升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开工落地。S217泾县至黄村至茂林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宣泾高速建设。补齐农村寄递物流短板,构建普惠便民的出行服务系统,争创安徽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和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大力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推深做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信用修复、联合奖惩等工作,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努力建设审批更快、流程更简、监管更准、服务更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筑牢生态屏障。深化林长制改革,完善林长示范点项目化运行机制,新建1个市级、2个县级林长示范点。积极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新增改革试点村2个。继续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开展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证发放工作。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强化固废危废环境监管。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持续加强“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巩固往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四)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努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提高社会兜底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青年群体增收。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鼓励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积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依法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交好民生福祉答卷,将10项暖民心行动与民生实事有机结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快推进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文艺表演、体育赛事等各类文体惠民活动。
    加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编制全县教育和体育设施布点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双减”成果,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启动城关三小、千亩园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 开发区幼儿园、城西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城南、城北幼儿园开工建设。推进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与长三角知名医院开展建立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等方式合作,形成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资源供给。继续推进县医院医疗应急中心、中医院市县一体化发展等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迎接国家健康县区复评审。统筹推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基层治理精细化。稳固社会防线,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金融、地产、政务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好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扎实做好信访矛盾调处化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隐患排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助推平安泾县、法治泾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