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29003257952H/202301-00008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1-06 15:23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6 15:23 来源: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25日在泾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泾县人民政府县长  许立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2022年——开新局、创新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决策部署和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具体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牢牢把握“学习安吉比歙县、两业并进创特色”工作方向,紧紧围绕“增速超平均、人均向前赶、质效走在前”工作目标,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协力、攻坚克难,顽强奋斗、砥砺奋进,在负重前行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特殊年景下创出了极其不易的工作业绩。先后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美丽中国首选红色旅游名县、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市对县综合考核获优秀等次,在今年全省59个县(市)经济运行评议中排名第27位。

这一年,我们坚定发展定力,进一步展现了泾县作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坚持发展为要,落实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推动经济运行逐季回暖、稳步上行。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

这一年,我们树牢为民宗旨,进一步彰显了泾县情怀。面对突发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快制快,第一时间织密疫情防控网,有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力以赴助企纾困、为企解难,携手共克时艰,减税降费6.8亿元,惠企资金3.7亿元,赢得了市场主体点赞。

这一年,我们锤炼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了泾县底气。面对繁重任务,我们坚持以过硬作风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688.8亿元,数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超常规推进“一区两园两基地”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火山湖项目7个月实现开工到投产,刷新了“泾县速度”。

这一年,我们发扬斗争精神,进一步体现了泾县担当。面对各种困难,我们坚持以斗争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攻坚文明创建、项目征迁、拆违治乱等重点领域,牛岭水库移民征迁“百日行动”圆满收官,五里岗路整治初显成效,农贸市场、主次干道、停车秩序等一批城市顽疾有效治理。

各位代表,盘点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破解难题中争取主动,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两业并进崛起赶超的发展动力更强工业发展蹄疾步稳。紧抓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7%。电机泵阀产业增势稳健,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海普克电气、泰拉尔泵业建成投产,皖南电机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新维电机、卧龙泵阀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宣纸产业发展平稳,“红星”宣纸入选外交部名优物资库。碳酸钙新材料产业转型加速,新增规上企业4户。深耕“一区两园两基地”主战场,城东基地一期入驻企业12户、二期启动征迁,城西园区、蔡村基地加快推进,累计拓展工业发展空间2680亩。“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深化,“亩均英雄贷”工作获省表扬通报,规上企业亩均营收、亩均税收分别增长55%13.8%文旅商贸提档升级。皖南云岭旅游区5A创建、桃花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有序推进,宣纸小镇、云岭红旅小镇、桃花潭文创小镇加快建设滑翔伞基地、直升机观光、觅蜜部落18个新业态项目对外开放。文旅工作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桃花潭龙舟赛第7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荣列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两度入选全省十大最美茶旅路线。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数字乡村指数居全国百强行列,泾川镇获评省级电商强镇

(二)聚焦城乡融合,崛起赶超的发展颜值更美美丽县城创建全面发力。投资79.5亿元实施市政重点项目69个,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福朋·喜来登酒店、城市“四馆”主体完工,中农联农批市场一期竣工,缤纷环球城对外开放,青弋江新二桥基本完工,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绿道65公里。开展文明创建“十大行动”,改造老旧小区13个、农贸市场6个,实施道路“白改黑”3条,新增停车泊位2620个,完成征迁4.2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创建重点突破。专班推进乡村振兴四大片区,建成产业项目27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9.3%,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改造林下基地5000亩、茶园4500亩,榔桥镇溪头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桃花潭镇苏岭村入选省级“十大皖药”示范基地,茂林镇入围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撂荒地有效整治。紧抓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杆线整治项目11个、集镇立面改造10个,整治“四类房”20.3万平方米,农村“三大革命”有序开展,获评全省农村改厕提升和长效管护示范县;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1个,新建5G基站167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4条,163处农村人饮工程得到提升。美丽交通建设高位推进。投资8.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9个,宣泾高速一期全面施工,泾青高速顺利开工,榔茂路二期全线贯通、三期开工建设,在全省首创“开放式高速服务区”理念。推进全国交通强国交旅融合试点、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苏红至白华美丽公路完成建设,鼓楼铺子对外运营,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皖南川藏线获评“安徽省旅游风景道”。美丽生态建设高标实施。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有力,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6.5%,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22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座,非法采砂、超限超载等专项治理持续巩固,松材线虫病、一枝黄花得到有效防治。青弋江“十年禁渔”常抓不懈,扬子鳄野外种群不断壮大,幕溪河、漕溪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

(三)聚焦创新创优,崛起赶超的发展活力更足重点改革落地见效。系统谋划实施总体领域改革46项、“微改革”254项。政府机构职能不断优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供销综合改革、公车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县国控集团获AA主体信用评级,启动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系统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党建引领信用村改革取得实效,蔡村镇赵村改革示范点建设成效初显,“两山”转化成功落地项目9个,盘活闲置农房6万平方米,马头林场获评“省级示范国有林场”,完成全省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签约。项目建设升温加力。突出“项目为王”理念,青弋江生态修复、城乡供水一体化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牛岭水库工程连接坝主体完工,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行“双招双引”顶格战法,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1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3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53名。强化资源资金要素保障,高效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地方政府债券13.6亿元,处置消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2000亩,实施新增耕地5822亩、增减挂钩1996亩。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制定18项一级指标提升举措163条,推深做实我县营商环境68条政策。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难活动,建立重点企业两级包保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结诉求1589个,化解疑难问题40个。出台“数字泾县”总体规划,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平均压缩95%90%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推行不见面开标356宗、异地评标197宗,标后履约监管进一步加强。设立全市首个投资者教育基地,新增新型政银担贷款4.5亿元、税融通贷款4.2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主体“首违免罚”清单,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

(四)聚焦共建共享,崛起赶超的发展质效更高民生改善暖心贴心。投入民生资金28亿元,高质量实施省定、县定民生实事和十大暖民心行动,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全面提标,幼儿园延时服务、老年教学点实现全覆盖,建成老年助餐点36个,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持续巩固,筹措衔接资金近亿元,实施产业项目68个。公共服务提标提品。“双减”政策严格落实,实验小学完成改扩建,开发区幼儿园、泾县中学风雨操场主体完工,“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宣城市工业学校获评省级优秀中职学校。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县医院医疗应急中心、泾川镇分院主体完工中医院医疗服务提升项目加快推进。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安徽省首届中国围棋元老邀请赛·长三角老年围棋赛圆满举办,入选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社会大局安定安宁。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接访下访、阅批来信、包案化解深入开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赤滩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启动昌桥乡、汀溪乡撤乡设镇,完成26个村居优化调整。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有效应对夏秋旱情,防溺水工作取得实效。平安泾县不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全国科普示范县通过省级评估,连续八届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民族、宗教、文保、气象、统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业绩,工会、工商联、老龄、老干部、妇青儿、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县残联、慈善协会顺利换届,归国华侨联合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相继成立,新增电机协会等社会组织4个,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宣笔志》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全力打造一支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领导班子。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比三创三争”活动,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捍卫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切实把效能建设抓在手上,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推行政府办公无纸化,巩固精文减会成果,政府运转更加高效。切实把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出台法治政府建设五年纲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7件、政协委员提案134件、“聚民意、惠民生”建议3340件、12345便民热线1.9万件,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切实把廉政建设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实行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群的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泾县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泾县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依然是我县最基本的县情;重大战略性支撑项目不多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有待加强;生态优势发挥不够明显,“两山”转化路径仍需拓展;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担当精神、服务意识、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去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53项工作任务,有249项顺利完成,但还有4项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分别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因新冠疫情暂停举办,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因疫情影响均未实现超20%增长,皖江工学院项目因投资方取消投资计划导致没有启动建设,石材店搬迁专项治理因新市场选址未定导致尚未完成。特别是市委书记李中同志近日来泾调研,既肯定了我县近年来的工作成绩,更指出了我们工作的短板与不足,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我们务必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面对困难不退缩,正视问题不回避,鼓足敢于“同先进比高下”的志气、“对顽疾动真格”的骨气、“同自己过不去”的底气,奋力夺取泾县崛起赶超新胜利。

          

展望2023年——新使命、新担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泾县现代化建设崛起赶超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崛起赶超”战略定位,全力交出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的“高分答卷”。

建议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增速。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开放引领和改革破题系统推进,着力打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更宽领域推进开放协作。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开放之要,坚持以非常之力推进双招双引。突出招大引强,构建“1+1+N”招引体系,搭建生态服务、产业飞地、展销平台等汇流载体,发挥泾县在外成功人士、各类商协会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创新开展专业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5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突出招才引智,优化在外人才返乡政策,深化“政聘企用”机制,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以上。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坚持以系统理念激发创新活力。协同推进总体领域改革、微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试点,努力打造一批“出圈”事项。国企改革要在理顺产权结构、激发资本活力上求突破,促进国有企业运作实体化。农村改革要在深化“三变”、盘活资源上求突破,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和县级试点,争创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推进整村运营、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两山”转化,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建设。营商环境优化要在争创“四最”、打造一流上求突破,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提升18项一级指标,落细68条政策,抓实“十做到”“十严禁”,推进访企解难、助企纾困、为企服务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努力做响“泾天办”服务品牌。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牛鼻子”,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七未”项目监测预警调度,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投产项目6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要确保完成预可研、纳入国家重点实施项目库,光伏发电等在手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项目谋划意识,准确把握上级资金投向,高标准策划、包装、储备项目,确保动态储备规模超1100亿元。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落实要素保障会商机制,实施新增耕地2000亩、增减挂钩1000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000亩以上,盘活利用工业低效用地30%以上。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银企对接闭环机制,力争贷款增幅16%以上。围绕重点领域,精心编报专项债,加快打造“基金丛林”,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推发展。

二、坚持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一体推进,着力构建两业并进新格局

以“一区两园两基地”为载体,提升工业制造竞争力。抓建设拓空间。完成县开发区总规编制,力争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税收12亿元以上。加快开发区建成区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科创中心、众创空间等配套综合体,打造美丽园区、智慧园区。推进云岭园区、城西园区整治提升,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分别落户亿元以上项目8个、5个。推进城东基地建设,一期实现禾柏生物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期落户5亿元以上项目5个。优化蔡村基地产业布局,完成征迁1000亩,建成安置点一期工程。支持其他乡镇结合资源特色建设小微产业园。抓延链壮产业。坚定不移围绕主导产业,“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鼓励电机泵阀联动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全链条培育,高水平运营国家电动机质检中心,全面开工雍至柔性生产线等24个亿元以上项目,力争电机泵阀产值突破百亿元。推动宣纸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力促进产品延伸、业态创新、资本运作,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整顿,抓紧启动国家级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建成运营宣纸小镇国纸客厅及国纸水街,切实打好“宣纸牌”。红星宣纸要发扬敢干精神,发挥龙头作用,确保实现3年上市、35年企业规模达50亿元。引导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研发食品钙、药用钙等前沿产品,务求方解石矿山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培育扩规模。围绕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注重“精准滴灌”式培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资源支持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户、限上商贸企业20户、战新企业8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库,完善县领导包保帮扶机制,组织企业参加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抓变革提效能。深化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坚持“亩均论英雄”,鼓励建设“共享厂房”“多层厂房”,确保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幅不低于15%。开展铸造产能整治提升行动,实行铸造企业分类管理,促进集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广应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入驻宣城“工业大脑”,大力建设5G基站。深化互联网场景应用,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电机泵阀企业10户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个,推广工业机器人20台套。

以“双区同创”为引领,提升全域旅游影响力。实施景区升级工程。围绕桃花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完成桃花潭景区资源整合、基础配套、风貌提升,整体运营东西两岸,确保壹境度假村、中医经方展示馆等项目建成运营。围绕皖南云岭旅游区5A创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加快茂林革命遗迹区建设,建成泾溪水镇一期、星耀皖南等项目,确保通过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定。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提升运营管理、游客服务、旅游体验水平,打造精致节点70处,实现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实施业态升级工程。深度融入“大黄山”战略,高起点、高品质谋划项目,吸引资本、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力争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取得更好位次。坚持差异化定位,推动赵村乡村旅游综合体、苏红村飞行营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马头野生动物园、徽水桃源度假村对外开放,打造皖南川藏线、小岭路等精品旅游风景道。引入演艺、情景剧、高山滑雪等元素,做足文化研学、休闲康养、体旅融合等文章,谋划骑行、徒步、赛艇、攀岩等特色品牌赛事,缩短冬季空窗期,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模式。实施消费升级工程。强化“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形象定位,弘扬宣纸文化,高水平举办宣纸文化艺术节,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借势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品牌,提升县城集散功能。推进“皖美味道”行动,提升菜品菜式、农特产品、小吃糕点营销水平,唱响“十二道泾味”美食品牌。实施“皖美消费”行动,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美食街区、娱乐街区,布局“泾喜”文创店,开发创意伴手礼,塑造夜间演艺、篝火露营、非遗夜市等一批夜间经济地标,力争过夜登记游客突破百万。

以“双碳园区”为支撑,提升现代农业带动力。坚持乡村振兴“11442”发展路径,横向拓展增值空间,纵向拉升功能价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平台。以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农业“双碳”产业园,完成土地流转5000亩,实施徽水河黄村段综合整治,基本建成产业聚集区一期,实现首批农业企业落户。聚力抓“两强”。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培育“三品一标”产品5个,扩大“泾县兰香”“泾农优品”品牌影响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建设农业“标准地”8000亩,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宜机化改造,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8%农业亩均产出率增长9%以上。大力扶产业。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标准化、清洁化改造,鼓励通过开发红茶等产品延长生产周期,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改造低产茶园4000亩,力争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扶持竹笋、青梅、油茶、黄精等林下产业,鼓励精深加工,支持产地初加工,新增和改造基地1万亩,实现亩均产值增长15%以上。放大农村电商优势,健全三级物流体系,建成智慧云仓、跨境电商产业园,力争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示范区,创成“全国第五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突出乡村旅游精品化,建成高端民宿15个,加强非遗、艺术、民俗等文化赋能。倾力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加快供销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机制,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50%

三、坚持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协同推进,着力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围绕提能提品提标,深度打造美丽县城。精心规划提能级。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和规划引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城区活水润城、城市生命线等专项规划编制,逐步形成保护发展“一张图”。高铁片区要高起点规划,适度超前推进要素配置、功能完善、项目开发。青弋江两岸要高水平谋划,着力彰显水西片区人文内涵,精心打造老南街传统文化区域。精致建设提品位。启动汽车市场、建材市场、花卉市场建设,完成东升苑、龙井苑等安置房建设,城市“四馆”对外开放,福朋·喜来登酒店、缤纷环球城对外运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建城西大道等市政道路6条,改造汇金公寓等老旧小区15个,新增停车泊位1300;分步实施五里岗路、裕隆路改造,先期完成城南路至泾川大道段、体育路至董村桥段建设。实施县域门户形象提升行动,完成桃花潭中路、幕桥东路立面改造和南华路整治,建设官塘、狮子山公园,打造幕溪河夜游景观廊道,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活水润城”行动,系统强化引水、防渗能力,完成皖南第一街、城东排水渠雨污分流13公里,建成水西污水处理厂管网,实现主城区水系连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合理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精细管理提标准。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开展交通拥堵、市容市貌、违停占道整治,创新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举措,创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构建“科技+严防”查违控违体系,拆违1万平方米以上。建立“单位领办、全员参与”联动征迁机制,力争完成田湖、高峰巷等区域征迁5万平方米以上。

围绕宜居宜业宜游,持续打造美丽乡村。致力“村居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四大片区建设,系统抓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坚持按景区标准打造自然村,力争投入资金20.4亿元、实施项目34个,创建3A级景区村4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接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建设省级中心村7个,整治“四类房”5万平方米。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2个,建成泾二变、云二变。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县三水厂。切实加强黄田、厚岸、马头、奎峰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全力争取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项目。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培育,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稳步开展省级婚俗改革试点。打造“河湖美”。坚持“以水兴城、携河发展”,全力推进青弋江城区段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河道疏浚、景观护岸、拦河堰坝建设,完善沿江区域生活服务功能。启动青弋江治理工程,谋划城区至琴溪段、桃花潭至溪口段美丽航道,抓实岸线保护和“十年禁渔”,力争用两至三年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青弋江生态画卷。实现牛岭水库工程下闸蓄水,同步推进库区旅游开发,力争牛岭水库治理开发EOD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推进河湖系统治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各2条,完成汀溪河水环境提升工程。共护“田园美”。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善农业生产“大托管”平台,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小田变大田”2.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

突出外联内畅,大力建设美丽交通。围绕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投入18亿元实施重点交通项目42个。加快构建“快进”路网,强力推进宣泾高速、泾青高速,启动通用机场建设。加力提升干线公路,确保榔茂路建成通车、泾黄茂公路年内动工,创成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速推进交旅融合,探索智慧公路建设,完成泾西南绿道等美丽公路项目,开展205国道全线整治提升,力争榔树口至苏红美丽公路全面完工。

突出严管重治,有力保护美丽生态。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坚决抓好“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持非法采砂、超载超限、秸秆禁烧高压严管态势,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强化源头管控,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完善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坚决整治“散乱污”企业

四、坚持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着力实现群众福祉新提升

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开展十大暖民心行动,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以上。扎实推进“三公里”就业圈、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争创医保服务示范工程省级示范点。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保护,完成昌桥乡、汀溪乡撤乡设镇。

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编制教育体育设施国土空间布点规划,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开展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试点,启动城关三小、千亩园学校改扩建,城南、城北幼儿园开工建设,开发区、城西幼儿园投入使用,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泾县分院对外招生。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强化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健康泾县建设,县医院医疗应急中心基本建成、精神专科门诊投入使用,中医院市县一体化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全力创建国家健康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乡镇敬老院管理,建成老年助餐点15个。继续完善乡镇菜市、老年教学点、非遗馆、健身设施、托育场所、阅读空间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严格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优化防疫新十条”,全力做到新冠病毒医疗“应治尽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应接尽接”。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信访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着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泾县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防体系,重拳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坚持政府系统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以忠诚之心永葆政治本色。始终把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县政府班子带头加强学习,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提升政府系统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创新性落实能力。

以公正之心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大力推进“评定分离”。坚决恪守契约精神,积极履约、践行承诺,决不随意更改约定,决不“新官不理旧账”。

以奋进之心践行使命担当。树牢“以实干论英雄”导向,强化“三比三创三争”意识,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优化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进一步精文减会,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切实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

以敬畏之心守牢廉洁底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民生底线。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政府项目、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县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坚持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大家评”,经过公开征集、专题调研、评选审议,提出了14项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我们将重点推进,坚决兑现!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唯实方能笃行;重担千钧,唯勤方能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的新泾县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一改两为五做到”:一改,改进工作作风;两为,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五做到,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2.“一区两园两基地”:一区,县开发区建成区;两园,城西分园、云岭分园;两基地,城东基地、蔡村新材料基地。

3.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基础设施完善行动、市容管理突破行动、文明交通整治提升行动、文明村镇提升行动、文明实践拓展行动、公益广告提档行动、好人引领行动、诚信建设联合行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深入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行动。

4.“四类房”:违建房、危旧房、空心房、偏杂房。

5.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种重要模式,本质上是推进开发区市场化,实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建立专业运营平台公司,和管委会共同承担开发区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核心方向就是推动平台公司成为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产业运营主体、资源配置主体、要素整合主体。

6.“三区三线”: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三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十大暖民心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健康口腔行动、安心托幼行动、快乐健身行动、老有所学行动、便民停车行动、放心家政行动、文明菜市行动。

8.财政零基预算改革:不受以往财政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

9.1+1+N”招引体系:1个“1”,县领导领衔统筹,2个“1”,县“双招双引”领导组办公室,N”,县直产业招商组、县招商合作中心、乡镇及县经济开发区、驻外招商办事处、县属重点国有企业等N个招商主体。

10.“政聘企用”:计划通过5年时间,引进培育10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派驻工业企业培育,期满后可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的方式,给予人才“双向选择”权,支援我县电机、泵阀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11.“七未”项目: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

12.乡村振兴“11442”发展路径:1个“1”,农村改革;2个“1”,乡村建设;1个“4”,打造红色云岭·宣纸故里、诗情画意·人文厚土、千年马头·追梦琴溪、水墨汀溪·生态月亮湾四大乡村振兴示范片;2个“4”,茶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林下经济“四大产业”;2”,农民人均纯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两个目标。

13.城市生命线:指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等重要任务,维系着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

14.“席地而坐”城市客厅:指以公园广场、景区景点、交通场站、文化设施、场馆、商业大街、商贸综合体等为重点,对标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创建要求和住建部《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等标准规范,着力打造的公共卫生无死角、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观的公共区域,让广大市民可“席地而坐”。

15.EOD项目:指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的项目。

16.“小田变大田”:将零星碎片的“小块田”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旨在破解农户承包耕地“碎片化”的难题,方便农户经营管理、减少土地纠纷,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

17.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个“1”,2016年至2020年中央、省级层面交办的尚未完成验收的问题;2个“1”,2021年以来中央层面交办的问题;3个“1”,2021年以来省级层面交办的问题;N”,指宣城市自行排查发现问题。

18.“三线一单”: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9.“评定分离”:指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评审规则和定标规则,由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根据评审规则向招标人提出书面报告并推荐合格的定标候选人,招标人根据定标规则从合格的定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