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蔡村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蔡村镇> 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4027/202106-00014 组配分类: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泾县蔡村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印发《蔡村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蔡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文号: 蔡政〔2021〕102号
发布日期: 2021-06-18 21:50
关于印发《蔡村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蔡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6-18 21:50 来源:泾县蔡村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蔡政〔2021〕102号

 

关于印发《蔡村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蔡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

预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直相关单位:

蔡村镇地处丘陵山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为科学、规范、高效地做好全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工作,现将《蔡村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蔡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泾县蔡村镇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日

 

 

蔡村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规定,结合我镇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简介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中部地区,煤矿分布较多,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公路沿线崩塌分布于x073公路沿线和宋村丁湾路沿线。

通过全面排查鉴定,我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上胡村采空塌陷点1,月亮湾村x073崩塌2处(月亮湾x073吴村段、x073太平坑段),月亮湾村东元组滑坡1处,宋村村下组崩塌1处,爱民村切坡建房崩塌、滑坡隐患点11处(爱民隆培大坑、黄峰、岗上、檀皮涝、小坑组)。爱民岭脚泥石流1处。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社会经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作用明显增强。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未来一定时间内,全镇地质灾害发生分布格局不会改变。已知和潜在的地质灾害点在一定的自然和人为条件触发下都有可能成灾。崩塌、滑坡是我镇的主要灾种。每年的59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其它时期因岩体差异风化和人类不良工程活动造成的崩塌、滑坡具有随机性。

三、重点防范区域、防范重点和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区域、防范重点

1、月亮湾x073公路沿线、爱民村隆培片崩塌、滑坡为重点防治区。

2、公路、旅游景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有x073吴村段和太平坑段,由于X073道路一期改扩建,对切坡进行了工程治理,二期工程正在实施需加强监测。爱民村龙映山旅游、月亮湾漂流公司等旅游企业加强防范及对游客宣传教育,并做好地质隐患点治理。

3、上胡村官坝组等原煤矿,由于开采时间长,易发生采空塌陷,需加强监测。

(二)重点防范期为5—9月份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各有关行政村、镇直相关部门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并落实到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重点监测,专人负责监测、记录。旅游企业自身落实责任人进行监测、预防,由镇政府联系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公路、河道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是交运、水利部门,各行政村做好配合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由分管领导牵头,安监、综治、公安、自然资源、城建、水利、交通、民政、卫生、供电、通讯等有关部门参加,办公室设在镇安监站。各村和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测、自防、自救能力。镇政府将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策群防“明白卡”、“避险卡”发至受威胁的村民手中,向群众宣传如何预防、避让。

(三)强化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具体工作

1、汛前各行政村、镇直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开展一次全面调查摸底。

2、各村和相关单位要将重点隐患责任人和监测员名单(联系方式)、抢险救灾应急分队人员名单报送镇政府。

3、主汛期坚持镇、村、点三级值班制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应安排24小时值班,并承担监测任务。

4、镇安监站、自然资源所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各行政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各村在防汛期间实行零报告制度。

5、禁止在各隐患点毁林垦荒、建造民宅,确保地质结构稳定。

(四)临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果断作出应急处理,动员人员转移或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并按地质灾情等级报告的规定报告灾情(联系电话:5430286)。

地质灾害发生后,镇政府应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蔡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印发泾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3、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

4、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的指挥和部署。其组成人员如下:

长:邵鹏(镇长)

副指挥长:王德林(副镇长)汪宗芳(镇武装部长)

   员:陈刚、周巍、施晗、李凯、陈胜保、赵文捷、方明辉、刘鹰、汪云、唐征武、赵春晖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与镇防汛抗旱领导组办公室合署办公

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指挥部及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在上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指导下,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小型以上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村组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各有关部门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各村、各单位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三、预防、预警和灾害速报机制

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镇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行政村,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及时向上级报告预测结果和应急措施。

2、预防预警行为:镇应急指挥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使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汛期组织巡查,发现险情时,要及时提供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应急指挥部要将群防群测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卡”发到村民手中。

当指挥部接收到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要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在当地地质灾害发生后,各行政村应随时将灾情上报镇政府。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灾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威胁对象和范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应急响应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镇政府应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单位、监测员、该区域的群众,以及镇政府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息和群众撤离转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作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镇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六、应急保障及部门职责

1、应急保障:镇政府将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财政部门根据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必要的应急防治与救灾资金,储备灾民安置、医疗卫生、基本生活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同时保证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畅通,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镇政府组织人员加强对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部门职责

镇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全力配合应急指挥办的指挥和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抢险救灾任务。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