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3257952/201102-0001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201102_PF001030601201102001
发布日期: 2011-02-16 00:00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2-16 00:00 来源:泾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01230在泾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泾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

2006年以来,是泾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两翼富民、统筹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如期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加速转型、跨越崛起的新阶段。

——五年来,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8亿元,年均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195.4亿元,年均增长39.2%;财政收入18.7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完成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年均增长17.7%。农业发展健康平稳,完成农业总产值70.2亿元,年均增长7.8%。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完成旅游收入22.2亿元,年均增长54.1%

——五年来,经济发展增添新优势。坚持扩大开放,累计引进省外内资118.5亿元、外资3798万美元,年均增长48%22%。坚持集聚发展,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45户、投产企业6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亿元;云岭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集中区等乡镇园区竞相发展。坚持加快城镇发展,累计投入42亿元城镇建设资金,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近8个百分点。

——五年来,和谐社会呈现新风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3%13%。累计完成民生投入4.97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出行难、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保障难等方面的民生问题。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教育全面发展,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扶贫开发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大好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一鼓作气抓落实,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5.9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30.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9%;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9元,增长7.1%13%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强化企业帮扶措施,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兑现工业专项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电机泵阀、宣纸书画纸和方解石产业规划编制,南华电机、宣纸集团、茂林钼矿、泰威电机、卧龙泵阀等企业加快发展,威能大功率电机、海平型材加气混凝土砌块、江东科技碳酸钙精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企业2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0。大力扶持皖南电机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宣纸集团日节水等改造项目,坚决淘汰关闭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茶叶、畜禽等农产品再夺丰收,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6.6%。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9.3亿元,增长35.8%,祥泰农业、华昌农业、中徽茶叶等企业不断壮大,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农业大户80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点水利兴修工程452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7座;启动榔桥、丁家桥土地整理项目,加快章渡、包合、厚岸土地整理项目,完成昌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村“村村通”公路91.3公里。鼓励土地流转,流转耕地5.27万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旅游经济日益繁荣。全年接待游客20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8亿元,增长16.1%16.9%。完善旅游体制改革,实行全县旅游联票制度,完成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云岭大景区规划通过评审,桃花潭、月亮湾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皖南事变史料陈列馆、茂林三吴纪念馆对外开放,皖南国际大酒店开工建设,宣纸传习基地、桃花潭文化艺术中心、平垣桃花源度假村、水墨汀溪等项目进展顺利。创建首批12个旅游特色村。桃花潭、宣纸文化园入选安徽世博精品旅游线路红星牌“五色信笺”和“世博宣纸”等被确认为世博会指定宣纸产品。

(二)抓投资,经济活力得到释放

争资工作成效显著。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项目工作,共谋划上报项目100多个,衔接落实资金5.8亿元。争取扩大内需项目16个,总投资3.4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9648万元,已完成投资1.4亿元。宝泰特材、中徽乌龙茶等14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3.86亿元。加强项目库建设,储备项目301个,总投资362.7亿元。宣泾快速通道批准立项,芜黄高速、205国道泾县段一级公路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引资工作硕果累累。预计全年利用省外内资45亿元,增长32.4%,外资654万美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坚持组团招商和驻点招商,推进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实施“凤还巢”工程,实行重奖激励政策,完善考核调度机制,成功引进永鑫石英粉体、盛唐不锈钢泵阀等一批重点项目。浙江机械制造工业园顺利落户开发区,签约项目33个,协议投资22亿元,开工项目20个。

融资工作不断加强。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铜源村镇银行挂牌营业,农村商业银行加快筹建,小额信贷、担保机构稳步发展。增加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注册资本金到1亿元,共为132户企业担保贷款1.59亿元。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全县信贷净投放5.3亿元,增长24.9%。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共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融资近5亿元,已到位2.8亿元。

(三)抓载体,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园区建设加速推进。2010年是开发区投入最大、项目最多、效益最好的一年。加快融入皖江示范区建设,投入2.3亿元资金,基本完成起步区“三通一平”工程,开工建设开发区政务中心暨科技孵化器。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园中园”建设,全年签约项目67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隆鑫特钢、威力盟机械等项目有序推进,泾鼎机床、永翰机械等 36个项目开工建设,联友金属、叶杰包装、广华塑料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16亿元、税收近7000万元。加快云岭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集中区、琴溪农民工创业园等乡镇园区建设,县乡园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大投入推进大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加快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启动青弋江、幕溪河两岸概念性景观规划编制,完成城东部分区域规划调整。实施稼祥中路、泾川大道两侧等区域改造工程,改造老城区近50万平方米。生殖保健服务中心、职工文化活动培训中心开工建设,检察侦查技术中心、国防动员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桃花潭东路延伸段建设全面启动,泾川景观大道标段完成改造,稼祥路、李村路、气象路等城区断头路顺利打通。青弋江大桥、垃圾处理场基本建成,荷花塘区域完成景观改造,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阳光水岸、财富家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配套建设稳步实施。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建设,大力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合福高铁泾县段建设全面开工,205国道泾县城区段、322省道三期改造基本完工,铜山—黄山、上漕—桃岭公路、泾溪路、中郭路改造全面完成。220KV琴溪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启动110KV开发区输变电工程,新建35KV、改造10KV线路共86.5公里。启动小流域水土保持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城市防洪二期建设。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申报置换建设用地750亩。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2个。

(四)抓民生,和谐大局得到巩固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投入1.83亿元,全面实施34项民生工程,“一卡通”发放农村低保等各类民生补助资金25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4%45.7万人次受益;完成1所乡镇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6所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增床位300床;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91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235人;建成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5个留守儿童之家;完成155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新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农家书屋、1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廉租住房150套。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全面启动,泾县中学新校区完成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开工建设。成立宣城市工业学校获得批准。中考、高考再创佳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县医院扩建、中医院改扩建有序推进,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泾县志》(19882005)完成评审。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喜获丰收,泾县籍选手王森夺得广州亚运会男子重剑团体赛铜牌。入选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中国轻工业联合总会、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泾县“中国宣纸之乡”称号,宣纸邮票成功发行。

社会形势和谐稳定。“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公安“三项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大为增强。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追讨农民工工资380万元。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放心肉工程实现了生猪定点屠宰。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五)抓效能,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83项,特别是把关于加强背街后巷改造的议案列为民生工程,硬化改造背街后巷5311公里,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撤销机构8个,新组建机构 6个。深化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提高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能力,全年受理各类审批项目15000件,按期办结率达100%。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完成招标采购234宗,节约资金1.24亿元。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坚决杜绝涉企乱收费行为。完成“数字泾县”政府网站改版工作,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基层站所长民主考评活动,机关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此外,工会、红十字会、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审计、工商、税务、物价、气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还归功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和参政议政。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政法干警、驻泾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多,“三农”工作仍要加强;旅游经济效益还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亟待增强;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距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行政效能、工作作风、执行力等与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发展环境尚需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是泾县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抢抓机遇的黄金期。“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加速崛起、富民强县”为主线,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两大进程,主攻“产业集群、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项重点,推动“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四个发展,积极在全市争先进、在全省争进位,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泾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总量力争超百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倍,确保总量达到15亿元、力争达到1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50户以上,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

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第一”:

一是必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为转型发展构筑强力支撑。

二是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第一载体。坚定不移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完善城镇配套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支撑、乡集镇为基础的城镇化体系,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依托、互相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必须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第一抓手。坚定不移地大招商、招大商,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筑牢承接平台,提升承接能力,优化承接环境,更加积极主动的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在承接中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为开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必须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第一责任。坚定不移地扩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医疗服务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抢抓机遇,高调开创“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加快农业、旅游业两翼发展,加强园区、社会两大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

明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利用省外内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3%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0.8%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工业新型化。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实施工业发展“四大工程”。实施产业集群提升工程围绕三大产业规划,推动南华电机与国电集团、泰拉尔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南华电机产业园建设,支持隆鑫、威力盟、卧龙等企业扩大生产,提升电机泵阀产业集群;鼓励金丰矿业、江东科技、高旭新材料等企业采用新技术,引导方解石产业集群向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宣纸书画纸产业园、研发基地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宣纸书画纸产业集群向文化旅游方面拓展,建设全国最大的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地、最主要的营销集散地、最具影响的书画艺术界名流活动地。大力培育汽摩配件、LED光电等新兴产业集群。实施骨干企业倍增工程。实行“一企一策”的重点扶持,鼓励宣纸集团、宝泰特材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联友金属、祥盛科技等成长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两年翻一番。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市场化引导、专业化配套和社会化协作,带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路子,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户以上、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30户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以科技企业服务中心为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资源,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实施高新技术项目5个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个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条件,提升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畜禽养殖、宣纸原料、蔬菜、茶叶、油茶、皖南特色烟叶等基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公益林、森林质量提升行动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鼓励农业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重点扶持祥泰农业、凤凰画材、华昌农业、兰香茶叶等企业扩大规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农业大户100户以上,促进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竹木加工、茧丝绸加工产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启动汀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章渡、包合、厚岸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实施榔桥、丁家桥土地整理项目。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争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大力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做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工作。强化农业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入户、阳光工程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农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集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

加快旅游精品化。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充分挖掘“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长20%以上。景区建设上品味。启动云岭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云岭景区、茂林激战地景区建设;启动小岭宣纸古槽遗址修复项目,加快宣纸传习基地、桃花潭景区深度开发、桃花潭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推进查济、黄田、赤滩古民居保护开发,努力提升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月亮湾生态景区、水墨汀溪景区、桃花源度假村建设,创建2个四星级农家乐酒店,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服务设施上档次。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构建全县旅游交通环线,加快皖南国际大酒店、高村山庄、红星大酒店等接待设施建设,健全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启动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逐步完善配套旅游产品体系。市场营销上台阶。突出“红色泾县、宣纸之乡”形象,全方位宣传推介县内优质旅游资源和线路,在巩固华东客源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旅游体制改革,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加强旅游经营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加快服务现代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启动茶文化综合市场、家具建材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引进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提高消费服务水平。快农村商贸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工程,认真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建立政银企长效协作机制,支持铜源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确保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鼓励组建小额信贷和信用担保公司。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社区服务、卫生保健等新兴服务业

(二)更加注重科学承接,增强加快发展源动力

在扩大投入上下功夫。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努力促进投资增长。抢抓机遇谋项目。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重点,找准泾县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争项目。切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投资计划。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包装,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重点做好高速公路、城市防洪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强化管理促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严把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审计、验收等环节,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重点抓好20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

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把握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大力营造氛围。加强招商舆论宣传、通报调度、考核评比,坚持引资重奖制度,动员一切力量收集产业、资本转移信息,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努力完善机制。强化驻点招商,坚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开展网络招商、社会招商,继续实施“凤还巢”工程,健全内外联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招商机制全力提高实效。坚持走出去招商,深入苏浙沪地区开展推介活动,大力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招商,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努力实现引来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招商效应。着力突破重点。坚持组团招商、专业招商,主动对接央企和省属重点企业,力争在招大商、招强商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单个项目达5亿元、10亿元的招商规模。

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园区扩容、提档、升级,力争县经济开发区实现“三个翻番”的大跨越,乡镇园区实现“两年翻一番”的大发展。一是资金投入翻番。力争投入5亿元建设资金,加快新区东扩和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开发区政务中心暨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经二路、纬六路等主干路网和水、电、通讯等配套建设。二是入园企业翻番。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攻园中园招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产品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新增入园企业80户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三是工业产值翻番。推进浙江机械制造工业园、东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加快泾鼎机床、永翰机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8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50个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四是乡镇园区产值翻番。加快琴溪、榔桥、茂林、丁家桥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扶持云岭经济开发区和城西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力争两年内全县乡镇园区工业产值翻一番,达到20亿元。

(三)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增强城市发展带动力

打造魅力城市。坚持彰显特色与打造精品并举,投入5亿元以上建设资金,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型城市建设活力之城。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市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规划设计;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启动滨江北路、南门老城区、桃花潭小商品市场区域改造,力争改造老城区50万平方米;加快安天国际城、国际花苑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确保省级电机质检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环保监测中心等投入使用,实现城市外延内涵同步发展。建设便民之城。推进城区电网和供排水管网改造,实施滨江花园、稼祥北路等亮化改造工程,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自来水二厂、城区天然气工程;巩固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行为,启动公交车站、出租车营运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桃花潭东路延伸段、滨江大道建设,启动乐业路、贺村路、同心路建设,完成泾川景观大道、绿城路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亲水之城。编制青弋江、幕溪河、总干渠三大水系城区段两岸概念性景观规划,加快青弋江、幕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建设滨江、滨河城市绿化带;实施泾川景观大道、滨江北路、桃花潭中路等道路绿化和政务新区配套工程,启动幕溪河公园、象山公园建设,力争新增城市绿地30000平方米;开展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活水连通、雨污分流、滨水景观、城市防洪工程,构建碧水绕城、人水相亲的城市水系景观。建设文明之城。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查违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规范流动摊点摆放、户外广告设置、工程渣土处置,完成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协调发展。

建设特色村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长效机制,安排500万元以上补助资金,以国省道沿线和旅游景区所在地集镇为重点,加强集镇、村庄规划工作,加快交通、水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聚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推进云岭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创建省级以上生态镇2个、生态村2个。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加快推进“三清、四改、五化”,创建15个美丽和谐乡村。

夯实发展平台。加快“大交通”体系建设,全力配合做好合福高铁泾县段建设有关工作,积极谋划启动芜黄高速泾县段建设,开工建设宣泾快速通道,启动205国道泾县段一级公路改造职高—双坑段建设、完成双坑—榔树口段建设,启动厚岸—青阳公路建设,逐步推进古楼铺—汀溪旅游通道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实施220KV琴溪输变电二期扩建、110KV开发区输变电工程。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泾川水利血防、水土保持等项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

(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增强和谐社会融合力

提高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生工程实施和管理机制,确保完成年度实施任务,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700人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廉租住房200套。重视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大力倡导扶危济困的道德风尚。

提高和谐指数。深入推进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泾县中学新校区建设,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启动职高实训中心三期建设,做好宣城市工业学校招生工作。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县医院扩建、中医院改扩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启动体育中心建设。提高计生服务能力,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两纲”监测评估目标任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加强老年服务机构建设。完成《泾县志》(19882005)出版发行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工商、税务、统计、气象等工作,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老干部、残疾人、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安全指数。扎实推进“平安泾县”创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安全体系,完成泾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扩建。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五)更加注重高效服务,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

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制度改革,努力做到“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全力推行“首席代表制”“并联审批制”等服务制度,公开办理程序等事项,切实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落实优化经济环境问责办法,严肃查处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促使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任务在一线落实。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定人员、定标准、定时限,有安排、有督查、有考核、有奖惩,努力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树立清廉形象。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职能作用,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和管理。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规范产权交易、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进一步加大重大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力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 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泾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为“决战十二五、实现大跨越、建设新泾县”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2005年起,在全省创建100个省级生态乡镇、10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000个生态示范户。

2. 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在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设立行政审批股;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股集中,部门行政审批股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县纪检监察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三方面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监管到位。

3.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以油茶、竹林、重点公益林、特色经济林、绿色长廊等为重点对象,通过加强经营培育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着力提高森林建设质量,使经济林产出、林农收入、森林生态效益等得到大幅度提升。

4.“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5.三清、四改、五化: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改圈,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